查看原文
其他

良渚肖像 | 三明治写作工坊学员和有趣灵魂的美好相遇

2014-12-17 李梓新 中国三明治


文/李梓新


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良渚文化村,看见道路齐整,绿草盎然,还在“村民食堂”花10块钱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。然后期待着村子东边安藤忠雄设计的文化艺术中心早日竣工。



在还没踏上它的土地之前,关于它的美好描述已经让我们决定把一次实验性的“三明治写作工坊”放在这里举行。


良渚文化村,上接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,在今天,却成为国内都市近郊新型社区的可能性样本。过去六年来,众多有趣的大脑迁居于此,他们有艺术家、设计师、作家、读书人、咖啡馆主……良好的社区建设,宜居的环境和从草根中形成的村民自治文化,使这里看上去是一个不那么昂贵的“乌托邦”。


中国三明治的写作工坊之前一直在上海和北京举行,学员们也没有集中的机会和有趣的生活创新者紧密接触。这一次,我们把上课和实践集中放在了一起。


11月15日,15名学员在杭州市区先进行了一天的采访培训。16日,15名学员加上我,两两分组,组成八个采访小分队,到良渚文化村采访八个有趣的良渚文化村村民。



于是,我们有了这组《良渚肖像》的专题作品。这个专题试图勾勒的是,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,一个中产社区变得如何更加有文化,有灵魂?今天的良渚,确实是一个由地产商(万科)主导的新型社区,它原有的村民已经被动迁安置到周边的村落,在过去五六年的缓慢建设过程中,陆续搬进来的村民形成了一种自然生长的文化氛围,还形成了一部松散的“宪法”——《村民公约》。在这里生活的这些处在“三明治”年龄,各具特长,思维活跃的村民们,能使这里的未来走向何方?这是我们试图展现、探讨和揭示的。



这八个故事,我们将分为两天推送,每天四篇。他们是:

吴勇:放弃德国居留身份回到国内,隐居良渚,做在线德语老师,业余烘焙面包及做“拙良造”手工。


方天园:离开北京798的艺术家,来到良渚开出自己的工作室。


郑芳:良渚最具人气咖啡馆“云端”的老板娘,专注做“社区咖啡馆”


陈诺:“壹旧”服装体验店的老板和设计师,王菲都穿过他们家的衣服。


潘仲夷:自行车杂志主编,良渚《村民公约》发起人之一,他是良渚的“连接器”,他的家成为“良渚客厅”


雷世民:积极推动家乡山区孩子教育的公益人,目前从事户外营地教育。


戴佳:网络书店“寻书记”店主,专卖港台原版繁体书。


小P:热爱茶、红酒、西餐的良渚暖男


这八个故事,是由非新闻从业背景的报道者写成的,水平不一,但贵在灵魂的相遇和呈现。学员里面有武警军人,有金融从业者、有IT从业者、有公安干警、有刚从阿里巴巴离职的中层,有从北京、上海等外地赶到杭州的,甚至还有从挪威出差到国内刚好赶上立即报名上课的。



每个学员都以自己的专业背景来读解受访者,并用他们习得的采访技巧和他们交谈,最后才写就成文。希望读者以鼓励和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们的作品。


这一次良渚写作工坊的成功举行,特别感谢吴敏女士的组织协调,以及良渚村民许亮的大力帮助,她是吴勇的太太,他们是在良渚成就的爱情故事,这为这个美好社区增添了更美好的样板。


中国三明治也计划将“良渚模式”的写作工坊推动到全国各个有趣的地方去,厦门、大理……有兴趣协助我们组织本地写作工坊,或者成为我们采访对象的人儿,可以直接联系我们(tellus@china30s.com)


那么,故事开始了……



回复良渚肖像查看全部良渚肖像故事


三明治同行者征集

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报名,请报名者密切关注个人邮箱,这是我们回复你的唯一方式。


三明治热门故事

☞回复序号关键词查看往期热门故事

S1 Max庄伟麟:“苏卢”,一个人的发室

S2 猫力:我依旧感恩这个世界的美好

S3 “新媒体排行榜”背后的徐达内:我不是文化人,是一个生意人

S4 刘娴:正能量节目《开讲啦》背后的故事也有点很励志

S5 如何像IDEO一样拥有创新自信力?专访IDEO联合创始人Tom Kelley

S6 小雪:一个中产阶级移民澳洲的心路全程

S7 简里里:走下自己的悬崖后,让更多人走下心灵的悬崖

s8 雷畅:我怎样和心中那只小黑狗和平共处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